南方工報“我為‘高質量發展’建言”系列評論之十:
提升職工生活品質需要工會助力
□南方工報評論員周昭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廣東考察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廣東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擺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為主陣地,舉全省之力辦好這件大事,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筆者認為,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不僅需要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要提升職工群眾的生活品質。作為職工的“娘家人”,工會應在提升職工群眾生活品質上主動作為,為職工創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在動力、能力、活力上提供助力。
首先,在收入分配層面,工會要關注職工的收入水平和分配公平,努力實現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勞動生產率同步。工會關心職工的切身利益,促進收入分配更加合理,職工能直觀享受到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成果,自然就有動力多干多想,凝心聚力把“蛋糕”做大做好。
其次,在技能發展層面,工會要關注職工的職業發展和技能提升,努力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升級、創新驅動同步。工會支持職工參與各類培訓和學習,提高職業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需求,職工也才有能力,參與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為企業轉型升級和社會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第三,在福利保障層面,工會要關注職工的職業健康安全和社會保障,努力實現健康保障與經濟保障、社會保障同步。工會加強職業健康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預防和減少事故傷害和職業病發生,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及休息休假等權利,職工沒有了后顧之憂,就更有活力投身高質量發展建設當中。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設高質量發展示范地,工會要始終站在職工的立場上,以服務職工為宗旨,關心職工的切身利益,促進職工的全面發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只有讓廣大職工在高質量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形成全社會共同奮斗、共同富裕、共同進步的強大合力。
責任編輯:戴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