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省總工會成立70周年,為全國工運事業貢獻廣東智慧
團結引領職工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來自全省各地的幾百名工會代表濟濟一堂,召開了廣東省第一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彪m然已到耄耋之年,省總工會研究室原主任鐘毅旭仍然清楚記得這個歷史時刻——1953年4月,這次大會宣布廣東省總工會正式成立,全省工人階級有了統一組織,這是廣東工運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
云山珠水,英雄花開。在南粵大地,一處處工運紅色舊址,見證了廣東在中國工運史上的卓著地位:廣東是中國工人運動發源地之一,中國最早的工人階級在這里誕生,中國工會在這里發祥……
今年,是廣東省總工會成立70周年。七十載風云激蕩,廣東工運事業始終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動員廣大職工圍繞黨的綱領和不同歷史時期確立的中心任務,譜寫了壯麗的篇章。
如同參天巨樹,新芽歲歲破枝、枝干年年伸展,廣東工會的接續奮斗展開了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探索的年輪。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總工會緊緊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牢牢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找準找實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工會路徑,積極服務中心大局,領導全省各級工會組織,為全國的工運事業發展貢獻了廣東智慧,做出了廣東探索。
“廣東工會將積極組織動員廣大職工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制造業當家、科技創新、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領域建功立業、作出貢獻,在當好高質量發展主力軍中加速跑?!睆V東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省總工會主席呂業升表示。
1.全省工人階級有了統一組織
“星火燎大原,濫觴成瀛?!??!拔逅倪\動”之后,隨著馬克思主義在廣東的傳播,在中國共產黨的引導下,廣東工人對自身的政治使命認知日益深刻,很快將工運目標與革命的目標相結合。
廣東省第一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舊照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省港兩地城鄉工友積極參加了香港海員大罷工和省港大罷工。1922年5月,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名義發起的第一屆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召開?!按髸柟毯蛷娀它h在工人運動中的領導地位,引導工人階級開始走向全國團結的道路?!睆V東省委黨校教授曾慶榴表示。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廣東工會組織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團結帶領廣大工人沖破思想之桎梏、滌蕩歷史之積穢,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立下了歷史功勛。
新中國成立后,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入城市,廣東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的基本方針、組織原則、組織體系等不斷確立和完善,廣東工會和工人運動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
在江門市新會區羅坑鎮下沙村大來里,一排排青磚灰瓦的老屋中,藏有一間僅30多平方米的“陋室”,從這里,走出了廣東省總工會第一任主席。
據林鏘云故居工作人員介紹,1950年,兩廣縱隊副政委林鏘云奉調返回廣東工作,任中央華南分局常委、職工委書記。是年,他兼任剛成立的廣東省勞動局局長,開始主持廣東省總工會的籌建工作。
經過三年的籌備,1953年4月15日,廣東省第一次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在廣東迎賓館隆重召開。4月22日,廣東省總工會宣告正式成立,林鏘云當選為總工會主席。自此,全省工人階級有了統一組織,廣東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要想到工人,看見工人?!绷昼I云總是這么說,也一直這么做。在任省總工會主席期間,他最為關心的是全省幾個大糖廠和幾個大礦山的工會工作。當時廣東有四大糖廠,分別是順德糖廠、番禺市頭糖廠、揭陽糖廠、東莞糖廠。因為經常到糖廠開展工作,廣東省總工會甚至被稱作“糖廠工會”?!傲昼I云到石碌鐵礦蹲點,一蹲就是十天半月,與工人一起研究搞好生產?!笔∝斮Q工會原主席葉瑞仁回憶道。
當時,葉瑞仁也被安排到順德糖廠蹲點,“當時我們與工人同吃同睡同勞動,成了工人的知心朋友。工人給我一床被子,那被子是成團的,擺不開撐不直,后來我才知道那是鴨絨被?!彼芨袆?,因為工人把最好的被子給他蓋了。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廣東工人階級、工會地位高、熱情高,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痹鴳c榴表示。
2.創下工會工作多個全國第一
改革開放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1979年,蛇口工業區基礎建設項目動工。在蛇口半島上的微波山下,移山填海的開山炮一陣巨響,拉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大幕。
1982年12月17日,全國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工會在深圳成立。
該圖為1987年12月,廣東省外商投資企業工會理論研討會。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工會保持著創造歷史的步伐與節奏,以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馳而不息的實干態度,勇立潮頭,形成了許多新鮮經驗,創下了多個全國第一。
“1982年6月,境外人員進入中國開展商貿、旅游活動越來越多,當時我們去深圳調研商業、服務業‘文明經商、禮貌待客、方便群眾’的活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辩娨阈窕貞浀?,其后,省總工會將廣州、深圳的活動經驗提煉為職業道德教育活動向全省推廣,在1987年改為職業道德建設活動并推向全國,充分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服務改革開放。
當時在省總工會負責調查研究工作的鐘毅旭,還親歷了另一件大事?!?988年左右,廣東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然而是否在鄉鎮企業建立工會存在爭議?!辩娨阈裾f,為此,當年省總工會多次赴佛山、東莞等鄉鎮企業調研,明確鄉鎮企業和從業人員屬性。
“我們得出結論,鄉鎮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從業人員符合工人階級的特點,因此應該建立工會?!辩娨阈窠榻B,當時,調研報告很快受到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關注。當年,在順德成立了全國第一個鄉鎮企業工會。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廣東工會發揚改革開放敢闖敢試的精神,不斷開創事業的新篇:
——1985年5月20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了《廣東省經濟特區企業工會規定》,成為全國第一個關于工會工作的地方性法規;
——1994年3月,深圳市蛇口區工會推出維權工作的“蛇口模式”,率先在全國樹立起工會理直氣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新形象;
——1994年10月31日,廣東省職工解困救急基金會成立,成為全國省級工會第一個困難職工幫扶基金會;
——1995年,深圳市寶安區工會率先進行工會組織體制創新,創建了鎮(街)、村、企業小三級工會組織網絡,隨后被命名為“寶安模式”,成為全國工會工作中又一面鮮艷的旗幟;
——2005年4月,廣東工會率先提出“職工有困難找工會”“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在全國推廣;
——2006年,沃爾瑪中國總部成立工會,開啟以世界500強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工會組建工作;
……
“這一時期廣東工會站在時代的前列,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推動生產的恢復發展,引導職工識大體、顧大局,為廣東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經濟騰飛,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睆V東省總工會事務中心副研究館員馮惠介紹道。
3.開創新時代工會工作新局面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勤學苦練、深入鉆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重視發揮技術工人隊伍作用,使他們的創新才智充分涌流?!绷暯娇倳浽谥率讓么髧そ硠撔陆涣鞔髸馁R信中,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和工會工作提出了殷殷囑托。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工會奮力譜寫新時代新征程廣東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團結引導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總工會積極創新形式手段,“中國夢·勞動美”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等系列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南粵工匠”“南粵最美職工”等“工”字系列職工思想文化品牌做強做大;構建圈層式職工文化服務網絡,廣泛開展職工群眾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文化體育活動,把思想引領融入職工文化建設中。工人文化宮、工人藝術團、職工書屋等職工文化陣地,日益成為職工群眾的精神家園……
此外,省總工會做好廣東紅色工運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和宣傳工作,切實發揮好紅色革命舊址的宣傳教育功能,突出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人運動歷史,逐漸成為職工群眾的紅色場館網紅“打卡點”。
扎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構筑起工匠人才聚集的高地。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大合唱”中,廣東省委、省政府和相關省直部門先后制定出臺118項政策舉措,各地制定相關文件256個。省總工會積極發揮作用,以賽促建顯成效,累計舉辦省級職工職業技能競賽399項,市級及以下行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1428項,覆蓋從業人員3800萬人次,直接參賽職工超過1900萬人,近100萬職工通過競賽實現技能等級提升,360名優秀選手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多年來,工會組織加強服務產業工人,如今勞模工匠們在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職業上有保障、經濟上有實惠?!?000年,李天明從廣州無線電中等專業學校畢業,來到廣州地鐵,他一步一個腳印,成為廣州地鐵車輛電子板件自主維修的開拓者。今年,李天明成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公示人選。
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推進以精準幫扶為重點的服務體系建設。廣東工會精心打造送溫暖、農民工平安返鄉、工傷探視慰問、職工醫療互助保障等工作品牌?!笆濉逼陂g,全省各級工會送溫暖活動累計發放款物6.92億元,投入2.33億元為307.2萬職工購買“工會二次醫?!?。同時,進一步做實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全省各級工會累計籌集幫扶資金5.8億元,幫扶困難職工76.2萬人次。
緊跟新形勢、新特點、新要求,廣東工會不斷優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工作,目前,全省建立市、縣級新業態行業工聯會175個,新增基層工會2.11萬家,發展會員129.1萬人,其中新就業形態會員62.26萬人,已建設“司機之家”900多家,年均服務司機、快遞員等2000余萬人次。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廣東各級工會還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組織為快遞員、送餐員等新就業形態群體中的高風險人群集中接種疫苗,并為留粵過年堅守崗位的職工群眾和一線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提供服務。
4.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奮發有為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
粵工七十載,奮進新時代。廣東工會將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找準工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真抓實干、奮發有為。
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去年10月以來,紀錄片《南粵工匠》刷屏朋友圈,全景式地呈現了廣東工匠精神?!翱赐旰芗?,片子很真實地還原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場景?!睆V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鈑金工葉世元說。
廣東省總工會通過精心組織開展宣傳,借勢主流媒體、新媒體,對象化、互動化、分眾化宣傳創新理論,不斷增進廣大職工對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
同時,積極組織黨的二十大代表中的勞動模范、南粵工匠、一線職工走進工廠車間、生產一線、發展前沿、高職院校,深化“勞動創造幸?!敝黝}宣傳教育活動,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職工生產生活,內化為職工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服務“制造業當家”,高站位牽頭大力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聚焦產業工人思想引領、建功立業、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重點任務,在省市縣三個層級開展“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部署第三批省級改革試點,形成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
從戰略性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中選擇就業人數多、技術含量高的工種開展競賽,推動建立以企業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為基礎、以市(地)和行業競賽為主體、省級和國內技能大賽與世界技能大賽等國際競賽相銜接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
2018年7月9日,廣東省重點工程勞動競賽深中通道項目競賽啟動。
據悉,今年,圍繞“雙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服務“制造業當家”,廣東工會將繼續深入開展引領示范性勞動和技能競賽,持續推進深中通道等45個在建省重點工程競賽,113個工種(項目)納入年度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范圍,推動職工職業技能競賽進一步“擴面、提質、增效”;并開展粵港澳大灣區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發揮已建成的第一批由5G技術、制造業、教育醫療等12個分聯盟共110個創新工作室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作用,切實深化粵港澳三地職工的技術交流。
強化主業導向,構建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
廣東工會落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求,將不斷健全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提高非公企業職代會建制率,構建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
近年來,為了切實把貨車司機、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等新業態就業人員最大限度地組織到工會組織中來,廣東省總工會在全國率先出臺《加強“三新”領域工會工作意見》和《加強全省快遞行業工會建設的意見》,不斷擴大工會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同時,持續開展“暖工行動”,結合節假日和快遞旺季等重要時點,開展全省關愛服務新業態從業人員的送溫暖、送保障服務項目;大力建設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配備飲水機、微波爐、電風扇(空調)、報刊書籍、應急藥品、充電充氣工具等基本設施。
此外,在加大常態化送溫暖和困難幫扶工作力度,鞏固拓展困難職工解困脫困成果的基礎上,廣東工會還將持續開展提升職工生活品質試點,推行工會服務職工工作項目清單制度,重點打造省級服務職工綜合體10家和職工生活品質提升試點企業30家。
同時,進一步優化服務模式,全面建立以職工滿意度為導向的工作評價機制,加快推進“互聯網+”工會普惠性服務,加快“粵工惠”平臺迭代升級,打造更多像“智送清涼”“智送健康”“智送崗位”等“一鍵式”網上服務模式,不斷提升工會服務的精準性、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加強基層建設,有效發揮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廣東工會始終把工會基層建設作為關乎工會工作全局的一件大事來抓,著力夯實基層基礎,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睆V東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偉東介紹,今年,圍繞“縣級工會加強年”有關工作,廣東工會將著力加強和改進企業工會工作,支持基層因地制宜創新組織設置、建強工作陣地、豐富活動載體,做到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使基層工會真正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強起來,不斷夯實工會發揮作用的基層基礎。
2022年,廣東省總工會印發《關于加強縣(區)級工會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18條舉措系統深入加強我省縣級工會建設,力爭實現縣級工會“七個全覆蓋”的專項工作目標任務:即工業園區工聯會全覆蓋、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全覆蓋、工人文化宮建設和服務全覆蓋、職工服務中心全覆蓋、“全域智慧工會”模式全覆蓋、社會化工會工作者專業隊伍建設全覆蓋和工會干部培訓全覆蓋。2022年,全省工會188個蹲點組812名蹲點干部深入基層聯系服務職工群眾,指導3887家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打造了一批具有工會特色的品牌項目。
回望來時路,歲月崢嶸。70年來,廣東工會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為黨和職工最緊密的紐帶,走出了一條富有廣東特點的工會工作之路。
展望新征程,山長水闊。廣東工會將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凝聚起全省職工為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路徑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
?。?nbsp;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袁佩如)
責任編輯:張苑